导入数据...
西南大学王强教授为学院卓越教师班学生开设讲座
时间:2024-11-28 15:31:14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244

    为促进师范生明确教育职业的发展方向,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11月23日晚上七点整,学院于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410教室举办了“与川师大化学卓越班的同学谈几个问题”专题讲座,特邀西南大学王强老师分享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我院化学专业杨桂榕老师、2022级和2023级化学专业卓越教师班全体学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杨桂榕老师主持。

    杨桂榕老师首先表达了对王强老师的感谢和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王强老师的背景。她谈到,教学技能的研习是师范生成长为一位合格老师的必经之路,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部分,而王强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建树颇丰,希望全体师范生仔细聆听、学有所获,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了解西南大学的教学资源背景,为今后研究生择校做准备。

    讲座中,王强老师分别从兴趣,使命以及规划三方面展开分享,在兴趣方面着重分享了化学教学案例、化学跨学科教学案例和基于三重表征的作业设计案例。

化学教学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王强老师提出了“冬天为什么电池掉电快”这个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探讨电池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效率在低温下的变化。

    化学跨学科教学案例:王强老师提到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生物学、物理学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跨学科理念,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例如,可以通过讨论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化学过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或者通过分析材料科学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展示化学与工程学的交叉点。

    基于三重表征的作业设计案例:三重表征是指宏观现象、微观粒子和符号表示三个层面进行理解。这种作业设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要求学生解释一个化学反应不仅要用文字描述其宏观现象(如颜色变化),还要画出反应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案例,王强老师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这种方法的教学成果是显著的,它能够使化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使命和规划方面,王强老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换思维方式,抛弃自己的主观性,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方法。王强老师从问题解决的层面提出职前教师在本科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课堂,还要思考自己为何而学,通过复杂问题解决的基本逻辑的讲述帮助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发展,王强老师总结到“使命来自对问题价值的长期追求,规划来自对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追求”。

 

    最后,王强老师介绍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以及报考情况,为以后准备考研的同学给予了指导。过程中,王强老师多次与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卓越教师班的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他们在这次讲座中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还对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时也将把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

    讲座结束后,化学教学论团队的杨桂榕老师总结了此次讲座内容,并对王强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此次讲座不仅帮助我院师范生了解了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同时也帮助本院学生对研究生的报考和择校有了深入的了解。

文字:白林璇、邢曾聪

编辑:杨桂榕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