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陈笑鸽 一审一校:吴晓 二审二校:伍晓春 三审三校:廖才祥
2025年11月4日上午,由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主办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工作坊在狮子山校区第二教学楼20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崔淇博士主讲。面向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化学、科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旨在引入社会网络分析这一跨学科研究方法,拓展学生在科学教育研究中的视野与能力。工作坊活动由陈笑鸽博士主持。

崔淇老师作为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她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启讲座:“如果你想预测化学学院学生毕业后是否会继续获得化学学位(或是否会转专业),在他们大一阶段,你会收集哪些数据?请列出五项。”这一问题迅速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也自然引出了社会网络分析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崔淇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反思:“你正在开展的研究是否已经融入了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随后,她从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SNA的基本框架:在SNA的基本介绍方面,崔老师从基本术语入手,详细讲解了“节点”与“边”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类型,包括相似性、社会联系、互动行为(如沟通与物理作用)等。在SNA的数据的形式与收集方法方面,她介绍了网络中“边”的属性:有向与无向、二元与加权、一维与多维,并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思考哪些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如“心动信号”“影响中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水平的因素”等生动案例,崔老师也补充了多个实际研究案例,加深了大家的理解。最后,崔老师分享了多种网络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方法,并以R语言为例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崔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工作坊尾声,陈笑鸽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代表学院向崔淇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她强调,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思维工具,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科研中灵活运用,开拓科学教育研究的新路径。本次工作坊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交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辑:吴晓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