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2025年3月14日,物理化学与化工教研室在4教701会议室举办了以《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廖才祥、教务处副处长庄开明、四川大学童冬梅教授和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活动伊始,教研室主任毛双以“化苑教坛”公开课中杨佳佳老师的《物理化学选论》为例,指出《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介绍了《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特色和课程建设情况。毛老师强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课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
接下来,《物理化学》高阶课程负责人刘柳斜从课程负责人与团队成员、课程定位与目标、建设计划、课程任务等几方面进行了汇报。课程教学将课程内容与前人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探究方法紧密联系,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三心四能”。刘老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化学中的各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和理论,深刻探讨化学各领域的最本质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深厚的科学素养。同时课程内容与前沿科学研究、课程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建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思路,为学生的后续考研及就业做好准备。

作为四川省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负责人童冬梅教授介绍了四川大学的《物理化学》的课程建设工作。她以在线学习时空、课堂学习时空、教学模型指导建设“三位一体”混合式课程体系,线上线下互补、分级施教,精准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革新课程体系。教学中她从多层次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和定律、知识点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多元化教学方法(问题式、探究式、小组合作、互动游戏、翻转课堂)、多维度信息技术平台(传统媒介、网络、移动终端)等方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能力,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坚持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探索化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途径。课程的评价将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两个层面(线上、线下)、三个维度(作业完成度、参与度、活跃贡献度)、两个水平(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学业评价考核。童教授的细致分享,为我院《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工作思路。
教务处副处长庄开明肯定了各位老师在《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中的不懈努力和甘于奉献的教育情怀。他建议教研室在申报书的打磨、课程教学的积累、教学的创新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加强与名校的交流合作,将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实现科教融合。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廖才祥代表学院感谢庄处长和童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指导与分享。他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物理化学》的课程建设需要持续优化课程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毛双
编辑:王晓洲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