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厚情怀 筑师魂---本科化学类师范专业课程群跨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与实践
时间:2025-03-10 17:09:23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120

课程思政系列报道: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课程群层面)

厚情怀·筑师魂---本科化学类师范专业课程群跨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与实践

一、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及教学目标

 (一)“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群”拟解决的问题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有化学类基础知识课程、化学学科教学类2类6门课程,化学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门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课程包括“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两门课程。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群”融合了化学科学、教育学、学科教学不同学科背景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多学科融通的问题。跨学科融通整体设计,深度开发课程思政体系及其内容,避免各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重复、深广度不足等问题;

2)育人成效问题。整体设计开发课程思政体系,形成有机育人体系,实现“1+1大于2”的目的,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学科特点,整体设计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同时细分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育人导向和思政意识,建立多渠道协同育人平台。

)课程群思政教学目标                                              

 结合学校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师范生毕业要求,化学专业课程群思政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与化学课程内容相关的我国优秀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优秀传统文化等,树立“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 理解各课程内容的思想性,能挖掘化学专业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意识

课程目标2:知道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史、科技发展前沿的典型案例、环境污染等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课程目标3:了解化学、物理、生物等交叉学科应用现状,形成大国工匠精神,树立科技报国信念

课程目标4:通过提升中学化学学科理解水平,增强中学化学教师职业认同;通过优质化学教学案例片段分析、学生试教等活动,善于挖掘和充实中学化学课程思政内容,初步掌握化学课程育人方法;理解教育家内涵,树立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理想。

二、课程思政内涵及课程群课程思政体系及其实践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群”课程思政内涵

化学专业师范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包括“政治、化学科学工作者、化学教师”三个层面的要求,“政治素质、化学科学、化学教师” 三个层面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内涵,深度开发形成化学专业“3+9+22课程思政体系”包括三个层面、9大素养,22个要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2 化学专业课程群的 “3+9+22课程思政体系”及其编码

一级维度

二级维度

三级维度

具体表现示例

政治层面

A

政治认同

A1

五育并举,德育优先A11

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理念、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教材中内涵丰富的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2

爱国A21

青蒿素的提取,侯德榜制碱;

协作A22

介绍优秀科研团队及其研究成果;

四个自信A3

优秀传统文化A31

将青铜器等代表性文物教学内容中;

辩证唯物主义观A32

微粒观、宏观微观、量变-质变观念的形成

化学科学工作者层面

B

科学精神B1

理性思维B11

氧化反应的概念演变、氯气的发现;

批判质疑B12

原子模型的演变;

勇于探究B13

光谱仪、我国化学科学发展前沿

科学家精神B2

科技报国B21

麻生明院士与联烯化学;

创新精神B22

化学家生平介绍,诺贝尔化学奖的具体贡献;

严谨求实B23

异常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社会责任B24

阿司匹林的发现历史和抗癌潜力。

工匠精神B3

开拓进取B31

港珠澳大桥的防腐“黑科技”;

精益求精B32

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

化学教师层面

C

教育家精神C1

职业理想C11

优秀校友田间的化学教师职业发展历程分享;

职业道德C12

优秀化学教师先进事迹分享,优秀教学视频观摩分析;

全球视野C13

具有全球视野,能开展中外化学教材对比分析。

四个引路人C2

学科理解C21

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特点分析;跨学科知识整合案例;

教学创新C22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小微教学实践等;

人格锤炼C23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设计,课程思政小演讲。

四有好老师C3

扎实学识C31

具有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能将大学中学化学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因材施教C31

能对教学内容开展学情分析,小微课教学实践活动。

各课程与“3+9+22课程思政体系”的支撑矩阵关系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群”各课程与“3+9+22课程思政体系”的矩阵关系如表3

3 化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支撑矩阵

课程群课程思政维度

X1

X2

X3

X4

X5

X6

A政治层面

A1政治认同

A11

 

 

 

 

 

A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21

 

A22

 

 

 

 

 

A3四个自信

A31

 

 

 

 

 

A32

B化学科学工作者层面

B1科学精神

B11

B12

B13

B2科学家精神

B21

B22

B23

B24

B3工匠精神

B31

 

 

 

 

B32

 

 

 

 

C化学教师层面

C1教育家精神

C11

C12

C13

 

 

 

 

C21

 

 

 

 

C2四个引路人

C22

 

 

 

 

C23

 

 

 

 

C3四有好老师

C31

 

 

 

 

C31

 

 

 

 

说明: 无机化学编码为X1,有机化学编码为X2,以此类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编码为X6)

三、课程思政实践与成效

基于“总”的课程思政开发流程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按照整体设计分课程落实案例编写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开发、教学实践流程如图2所示:

1  化学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流程

 特色

1全周期浸润的育人新体系 课程思政深度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周期,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五育并举”同向同行,形成了“活起来”“能起来”“动起来”“美起来”的赋能育人新体系。

2多维度发力: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多维度发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打造了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式。

3全方位评价:综合采用表现性评价、过程评价、自评互评等方式,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牵引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施。

4有机赋能 “你本不能,我使你能”的教育理念,将教书育人理念、师德践行能力、课程育人能力与化学教学实践能力融为一体树立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理念,全面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个人品格、中学化学课程思政能力、教师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一体化的高素质内涵式发展。

成效

1课程建设

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教材编写: 

 

 

 

                         2 课程建设成果  

2)教学获奖

3教学获奖证书

图文:伍晓春

编辑:王晓洲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