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文理交融,共育未来---学院与文学院携手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路径
时间:2025-03-08 08:11:45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193

    2025年3月4日,学院行政负责人、副院长伍晓春携化学系主任刘瑞教授、有机教研室主任赖欣教授、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毛双教授、分析化学系主任邹志荣副教授、化学系副主任宋永娇副教授、教务办主任王晓洲老师、20级卢班班导师史英博老师到文学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开展省级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服务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的工作。

    2023年文学院的“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四川师范大学入选的首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4年我院“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两院围绕创新育人模式、实施贯通培养、深化科教融汇、加强对外合作以及强化组织管理等关键任务进行了经验分享和策略讨论。

    会上,文学院毛娟院长就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状况包括基地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和导师选拔机制和育人体制进行了介绍,文学院新文科拔尖人才班的指导教师庞老师、高老师和罗老师纷纷就指导学生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分享。我院伍晓春副院长就我院的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卢嘉锡班和陶行知班)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情况进行了分享。班导师史英博分享了四年期间的学生培养细节,如父如母般的关爱与深入细致的管教令在场的领导和老师无不佩服!接下来文学院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们就如何促进创新育人模式、实施贯通培养、形成有效地改革方式进行了积极讨论,两院老师集思广益,共同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人才培养上,大家一致认为,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拔尖学生的培养更是检验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因此,两院决定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创新育人模式方面,两院着重探讨了以科研团队为依托,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在科研项目基础上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施贯通培养是两院共同关注的另一重点,讨论计划建立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连续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无缝对接的学术发展路径,两院都期望能向学校反馈获得贯通培养的政策支持。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早期确定研究方向,深入探索专业领域,同时也为未来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深化科教融汇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两院将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此外,通过导师制的方式,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外合作也是两院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的对外合作主要是与市内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交流,计划能加强与其他高校及国际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这样的国际化视野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还能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强化组织管理是确保培养基地高效运行的基础。两院将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明确各级职责,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管理,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总之,我院与文学院的交流活动,不仅是两院之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深度交流,更是一次促进两院教师互鉴互享宝贵经验的分享会。通过这次活动,两院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拔尖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图文:宋永娇

编辑:王晓洲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