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院举办科学教育专业新生专题讲座
时间:2025-10-21 18:39:52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29

图文:贯欣怡  一审一校:王丽丽   二审二校:伍晓春  三审三校:廖才祥

  10月17日,为帮助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5级科学教育专业新生洞悉行业前景、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学院特别邀请到七中附属小学唐俊峰校长,以“学校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精彩分享,旨在搭建学术前沿与实践教学的桥梁,为学子们的专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讲座伊始,一段成都七中附小的精彩宣传片吸引了全场目光。宣传片中,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至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智能教学终端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到AI学情分析系统的精准诊断,再到虚拟教学助手的即时互动,生动展现了AI技术如何重塑教育生态,引领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数字化转型,已非选择题,而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唐校长深刻指出,面对AI浪潮,教育工作者需主动出击,于变革中寻得定位,勇担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随后,唐校长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成长轨迹为镜,深刻阐述了“好老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到,杨振宁之所以能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爱因斯坦等名师的指引与熏陶。“优质的教育土壤与好老师的引领,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双翼。”唐校长勉励在场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中坚力量,应肩负起成为“好老师”、培育下一代创新领袖的使命,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个人的荣耀与责任。

  结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唐校长进一步为师范生指明了成长路径。他介绍,近年来,国家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从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再到建设云端学校、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一系列举措为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唐校长强调,师范生需紧跟国家步伐,主动掌握AI知识与技能,不仅要熟练操作智能教育工具,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逻辑,实现AI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长为兼具“AI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他鼓励学子们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相关课程与实践,不断提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未来投身智能教育新生态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讲座的圆满落幕,一场关于科学教育专业内涵、实践路径与未来前景的深度对话也暂告一段落。从课堂的知识传授,到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从教育理论的探索,到教学创新的实践,我们见证了一个充满活力、责任与希望的专业领域的蓬勃发展。期待每一位学子都能以此为契机,为科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教育新篇章。

编辑:王丽丽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