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陈诺 图片:刘慧伦 初审:刘慧伦 复审:赵丽娟 终审:廖才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思政教育与科普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7月15日至16日,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心向党”实践团队,走进成都市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开展“科创先锋行动”暑期科普进社区活动。团队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与价值观念塑造,为社区20余名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思想温度的科学盛宴,以专业力量践行“党建引领科普,实践涵养初心”的育人使命。

本次活动以“思政铸魂、科普赋能”为核心主线,将思政教育贯穿活动全流程。研究生党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先锋模范作用,化身“科普导师”,通过“主题宣讲 + 趣味实验”双轨模式,实现科学知识传递与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频共振。7月15日,团队围绕“食品安全与用药安全”主题开展宣讲,党员志愿者结合生活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食品添加剂辨别方法、过期药品危害及规范处理流程,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生活、科学防护”的意识;7月16日的“禁毒教育”宣讲环节,党员们通过图文展示、典型案例分析,清晰讲解毒品种类、危害及防范技巧,引导青少年认清毒品陷阱,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理念深植心中,筑牢思想防线。

科学实验体验环节作为活动的“核心载体”,党员志愿者精心设计8组安全有趣、兼具知识性与观赏性的实验项目,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涵养科学精神。在BZ震荡反应实验中,溶液周期性变换的色彩,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动态平衡”的科学原理;“灭火小超人”实验里,党员志愿者同步演示化学反应产生灭火气体的过程与消防安全操作规范,实现科学原理与生活安全技能的深度结合;“刀尖上的伤口”实验通过物体表面“受伤”与“修复”的奇妙现象,激发青少年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兴趣;干冰入水形成的“水母烟雾”奇观,在现场引发阵阵欢呼,孩子们在惊叹中轻松掌握干冰的物理特性。

7月16日的实验体验环节同样亮点纷呈。“彩虹珍珠雨”实验中,彩色沉淀颗粒如雨滴般分层落下,让青少年直观见证化学沉淀反应的绚丽过程;“五彩弹力球”制作环节,党员志愿者手把手指导操作,在揉、捏、塑形的互动中,讲解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与合成原理,同步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百变汽水”实验模拟汽水制作过程,伴随气泡升腾与颜色变化,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气体产生的化学原理。值得强调的是,党员志愿者在实验指导中,始终将“科学精神”融入细节,反复强调“遵守操作规程”“安全第一”的原则,引导青少年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此次“科创先锋行动”暑期实践活动,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也是探索“党建+科普+思政”融合育人模式的有益尝试。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社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升了其观察力与思考力,更让研究生党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了先锋模范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现 “教育者先受教育、实践者先悟初心”的思政教育目标。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社协同合作,不断丰富思政科普融合内容与形式,推动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化学 审核:赵丽娟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