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薪火相传 桃李芬芳---学院优秀博士毕业生返校探望恩师
时间:2025-07-08 14:43:54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21

  近日,我院郑荞佶教授和赁敦敏教授指导培养的多位优秀博士毕业生及在读博士生利用假期专程返校,探望恩师,汇报个人发展近况,并向学院和导师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师生欢聚一堂,畅叙情谊,其乐融融,充分展现了我院尊师重教、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此次返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他们深情回顾了在导师严谨治学、悉心指导下的成长历程,分享了求学期间的难忘经历与收获,并对导师在学术道路和人生发展上给予的关键指引与无私关怀表示由衷的感谢。郑荞佶教授和赁敦敏教授对学子们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并勉励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本次返校的优秀博士生代表及其主要成果包括:

  鲁晓丽博士: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获2021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毕业研究生。博士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大分子》(Macromolecule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曾作为学院优秀学生代表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并荣获重庆大学“争先创优”优秀学生称号。拟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胡强博士: 2024年12月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学术表现卓越,留校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研究方向聚焦水系锌电池电解质/负极设计合成、应用及机理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先进材料》(Adv. Mater.)、《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曾获电子科技大学最高学生荣誉“成电杰出学生”(全校每年仅10人)、新威春雨励志奖学金(全国每年仅30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殊荣,并受邀担任Nature、RSC、ACS、Wiley等出版社旗下多个权威期刊审稿人。

  蒋小丽博士: 本科(2018年)和硕士(2021年)均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在导师指导下,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含Chem. Eng. J.),获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研究生”。2025年6月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ppl. Catal. B: Environ.、Nano-Micro Lett.、SusMat、Chem. Eng. J.等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电子科技大学“学术新秀”、“Wiley中国开放科学2023年度作者奖”、4次“优秀研究生”及“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研究方向为电催化纳米材料构筑及性能研究。

  李晓燕博士:本科(2018年)和硕士(2021年)均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获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多次,获评“优秀研究生干部”;现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柔性电子(触觉传感器)。

  王华博士: 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后进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硕博期间科研成果突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一区论文3篇)。曾获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川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现为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郑荞佶教授和赁敦敏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水平学术研究,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更在育人过程中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与感恩情怀的塑造。此次优秀毕业生们心系母校、感念师恩的集体返校,正是学院“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协同推进的丰硕成果展现,为在校学子树立了优秀榜样,也激励着全院教师继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懈奋斗。

图文:郑荞佶

编辑:王晓洲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