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院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题答辩顺利举行
时间:2025-04-17 09:57:23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81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19:00,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下简称“大创”)结题答辩会在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303室、304室、305室和308室顺利开展。此次答辩会旨在检验大创项目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精神。同时,答辩会邀请到学院廖洋老师、龚小波老师、熊小莉老师、刘咏老师、郑荞佶老师、赵君凤老师、黄红梅老师、宋永娇老师、潘菲老师、曹礼玲老师、朱丽萍老师和宋金同老师莅临指导。

    本次答辩汇聚了多个极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项目,充分展现了学院学子的科研热情与创新能力。选手们的选题广泛且极具现实意义,涵盖了有机合成、环保、材料制备与性能优化、理论模拟以及荧光传感等多个领域,紧密贴合当下化学、材料科学与环境的前沿热点及社会发展需求,展现出敏锐的科研洞察力。

    表现突出的是马瑞芳团队的“有机小分子表面修饰提升Pd-基材料对氯代硝基苯选择性加氢”项目,该团队创新采用有机小分子表面修饰技术,精确调控Pd-基催化剂表面结构,防止氯原子脱落,增强催化活性,有效提升了Pd-基材料对氯代硝基苯的选择性加氢效率,为有机合成领域开辟了新途径。

    阳佳利团队完成了“碳量子点复合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荧光传感性能研究”项目。他们创新地构建了多发射中心体系,将碳量子点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复合,精确控制结合方式。所制备的两个体系材料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性能,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

    梁星雨团队开展“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试题分析”项目,旨在深入分析化学竞赛试题,揭示对学生知识、能力及学科素养的考查。项目采用多维度分析、数据驱动展示、实用建议提供和跨学科融合的方法,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以图表动画形式呈现成果,结合教学理念提出建议,与中学合作推广,相关论文即将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发表。

    整个答辩过程中,评委老师们以专业的视角、严谨的态度,对每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点评和细致提问。老师们不仅肯定了同学们在科研探索中的努力与创新,还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数据处理的科学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宝贵建议。同时各个团队均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成果突出。有的显著提升了催化效率,有的获得高纯度产物,还有的在竞赛中获奖或申请了专利,充分彰显了扎实的科研能力。

    此次大创结题答辩会不仅是对学院学生科研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是一次宝贵的学术交流与提升契机。它充分展现了学院学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也为学院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本科生科研水平积累了经验。未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将继续鼓励学生投身科研创新,助力更多优秀成果涌现!

文字:刘慧丽

图片:贾漫菁、冷伽瑜

编辑:王晓洲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