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院举行“化苑教坛”---融化学史与方法论,启教学创新新程
时间:2025-04-15 10:45:26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查看:71

    4月11日下午5时,学院“化苑教坛”系列活动之《化学史与方法论》公开课,于第四教学楼303教室精彩开启。本次公开课由陈笑鸽老师主讲,将化学史研究与现代科研方法紧密融合,为师生们呈上了一堂极具启发性的示范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两大模块:在化学史模块,同学们以系统的视角,研习化学计量规律、道尔顿原子学说等关键理论的发展轨迹,同时探究化学符号体系的历史演变进程。这使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理论的形成与符号体系的发展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方法论模块中,同学们从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史文献切入,深入洞悉化学史在科研转化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摘要撰写的“五步”模板流程以及研究背景构建的“四步”范式,同学们拓宽了从授课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视野,掌握了科研转化的一般思路。此外,通过了解科学教育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与SSCI期刊,同学们明晰了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途径与发表准则,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学术转化的完整认知闭环。

   课堂采用“理论讲解 + 分组研讨”的创新教学模式,围绕“化学史融入课程设计”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深度探讨其设计理念、实施路径以及教育价值。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反馈课程内容条理清晰,所学方法论能够切实应用于今后的学术实践。在后续的评课环节,王萍老师和学院督导一致认为,该课程教学设计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扎实,教学方法独具新意,尤其是在培育学生科研思维方面成果显著。教研室教师们也提出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强化方法论在实际科研写作中的应用训练,助力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此次公开课不仅推动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更彰显了学院在教学改革创新层面的积极探索,为提升化学专业教育质量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图文:陈笑鸽

编辑:吴晓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