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2024年12月3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于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203教室举办了““三新”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研讨”专题讲座,特邀成都市双流县优秀教师、天府新区优秀青年教师、天府新区优秀班主任、天府新区中心组成员、天府新区英才奖“优秀人才”、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化学骨干教师彭斌分享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我院2022级化学专业4班全体同学和化学教育硕士参加讲座。讲座由我院化学系副主任宋永娇老师主持。
宋永娇老师首先表达了对彭斌老师的感谢和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彭斌老师的个人情况。彭斌老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实习或找工作为例,引入设计教学,讲解中学阶段与大学的知识的融合以及在中学运用的问题。
彭斌老师首先从必修一教材铁及其化合物课例出发,梳理了传统教学方式,并指出此方式的利弊,彭斌老师强调此类教学方法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基本符合要求,以传统的陈述性,给同学呈现基本知识。但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仅仅是一种基于知识的呈现,对于学生的发展却是比较单一的、狭隘的。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理念脱节,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引出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课程授课方式。彭斌老师继续以“艺术化——从创始到沥剑”为例,从生活中浇筑铁剑实例出发,结合教材中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证据和推理之间的相辅相成,并对比第一版基于知识板块的课程设计,突出第二版设计潜移默化的知识呈现,更重要的是此类学科方法给学生的启发。
彭斌老师接着为同学们总结了新课程的设计特点:采用导学案设计;选择真实问题情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加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教学;媒体使用得当、板书设计结构化。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课前、课中、课后衔接合理、目标得当、有基础巩固,有拓展延伸。并指出“三新”背景下的课堂设计与实施思路:依标据本,素养为先,以境载知,以活带问。丰富的讲座内容使同学们启发颇深。
讲座结束后,我院宋永娇老师总结了此次讲座内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本次讲座彭斌老师所讲解的“三新”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研讨,并对彭斌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深刻意识到教学要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境和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展现教学评一体化,彰显学科特色。最后彭斌老师也衷心祝愿同学们都能在教学中享受过程,把学生带进神奇的化学世界。
文字:胡秋悦
摄影:廖广川
编辑:宋永娇 审核:伍晓春 终审:廖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