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复旦大学化学系王鸿飞教授于我院举办讲座
——表面和界面手性与自组装的检测与表征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查看:848
  来源:

2020年11月9日(周一)上午9:00,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新培训楼3楼干训教室1,复旦大学化学系、西湖大学理学院王鸿飞教授开展了题为“表面和界面手性与自组装的检测与表征”的学术报告。参与该次学术报告的有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以及2020级化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同学。

在本次报告中,王鸿飞教授主要讲述了非线性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的新机遇,他表示二十世纪的化学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简单单词“Make、Measure、Model”,以这三个方向为核心,逐渐发展成现在不同的化学研究方向。他还指出,理论与实验的相互结合要紧密,两头抓,这样才能提升科学研究的层次,也是科研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此次学术分享中,王鸿飞教授简单介绍了界面分子科学、分子表面界面的研究及工具,并针对界面非线性光谱学的新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详细的讲解了获取界面分子振动及电子态信息主要的四个要点,即界面分子密度、界面分子光谱、界面分子取向及构象和界面分子时间分辨动态过程,这四点对我们做相关检测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王教授提及他们在国外自己动手搭的首台界面和频振动光谱仪,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敬慕。

2.png

        最后,王鸿飞老师从表面界面自组装到复杂生物表面界面以及化学研究中的新机遇展开了简要探讨,提出一些基础理论与理解,包括如何分析和标识光谱,以及如何研究界面分子的相互作用与动力学,而在应用前景方面,则提出应增强光谱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更是道出了界面化学的无限可能。

1.png

        讲座的最后,众多老师和同学表示出了对此次讲座主题的浓厚兴趣,相应地对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或疑惑,王教授也就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耐心地回答了所提问题。

C@L0@)SG4`3W[1_XLEPH5~2.png

讲座结束后,王教授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王教授真切的邀请青年教师有机会能够进行科研合作,同时指出科研要坚持原创,不随大流为信念,做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道路。

mmexport1604971978069.jpg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