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搜索
研究生招生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0日
  查看:4111
  来源:


欢迎报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是国家卓越教师计划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地、四川省首批化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四川省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培训及人才选拔单位,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9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科技菁英”入选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培养计划”7人。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849名、硕士研究生498名、博士研究生8名。

学院现有化学、环境工程、科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四川省首批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环境工程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师范院校唯一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科学教育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化学)、科学与技术教育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四川省工程实验室、“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四川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和“特种废水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田生态能力建设服务”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培育计划研究团队、“无机信息功能材料”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等研究平台。近三年,学院教师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国际学术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其他项目49项;在化学顶级刊物JACS、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6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北京化学所、国家纳米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研究生与青年教师的联合培养,不断提升学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催化化学、新能源材料化学、有机方法学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具有较大的国内外影响。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保障条件,拥有10000多平方米的化学实验室,8000多万元的科研及教学仪器设备,包括核磁共振仪MRI、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差热分析仪DS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线衍射仪XRD、真空手套箱、元素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学院秉承“化育万物、学贯中西”的院训,以优势的学科特色、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 探索优秀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多次荣获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工作、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2013-2020年度连续八年荣获学校科研工作第一名。

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行导师民主参与,导师团队负责,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教育督导监督指导的管理体制。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导师团队、学院三级管理模式,各司其职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导师是指导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与导师团队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负责,在“立德树人”教育、传授知识、指导从事科研活动、探讨学术问题、指导撰写学位论文、规划职业发展等环节进行指导培养。学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入学考试与复试、学位论文的盲审与答辩以及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0703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源于1985年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1993年开始招收材料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于2013年开始按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202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加强与材料、环境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利用化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在高性能液晶光电功能材料、功能性凝胶材料、无机非金属信息材料、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制备及其应用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并在合成制备技术上有一定创新,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已于2021年9月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有机所、国家纳米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联合培养,不断提升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授予理学博士/硕士学位。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导师团队开展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应用、废水处理工艺、天然高分子改性的功能材料制备等研究,在稀土元素分离、过渡金属纤维素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等方面做出有开创性的工作。开展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新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土壤中重金属、氟化物等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技术等研究。承担国家、省部级、横向项目70多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多项,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荣获省部级等奖5项。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深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单位有科研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

无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化学导师团队致力于电介质材料及器件、无机发光材料及器件、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磁性纳米材料等前沿热点方向,重点开展上述无机功能材料的新体系设计、环境协调性可控制备工艺技术、性能和应用基础研究,探索材料的组成、结构、工艺与物化性能的相关性。已研发的KNN及BNT基新型压电陶瓷材料、钨钼酸盐发光材料、锂锰氧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具有性能优良,工艺简单等特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多项,发表SCI论文200多篇,SCI论文他引数百次。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有科研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导师团队进行有机液晶发光材料、液晶半导体材料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以及有机功能分子,包括液晶功能分子的高效和环境友好合成方法研究,在有机功能材料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等方面形成特色。承担的国家级项目20多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科研成果“金属催化合成液晶显示材料和有机半导体材料”在企业得到实际应用。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有机化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有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

纳米催化与理论计算化学导师团队立足于新型有机光电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纳米贵金属催化剂的实验研究,依托能源与纳米催化、理论计算化学科研团队开展材料分子结构和性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与机理,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探索新材料分子的构效关系、催化反应微观机制等。承担国家、省厅级项目20多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与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有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

分析化学导师团队主要从事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环境分析、食品药品分析等方面研究,承担国家、省厅、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SCI论文20多篇。与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重庆智能绿色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有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源于1985年四川大学与四川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环境化学”硕士生;1997年获批环境科学硕士授权点;2004年环境科学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本学科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聚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立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注重稀土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校内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在水污染防治(垃圾渗滤液、城市污水、特种工业废水等)、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农业环境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部分成果已转化为污染治理新工艺,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在利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研制环境功能材料解决生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问题方面形成了本学科科学研究的特色,具有较大的国内外影响。与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联合培养,不断提升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可授予工学、理学、农学硕士学位。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1999年成为四川师范大学首批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授权点。本专业培养从事初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化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大学教授、中学特级教师和中学校长。经多年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其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等方面已形成特色。

化学学科教学导师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全面的化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能胜任初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团队主要从事科学教育研究、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交互智能型教学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在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及其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等方面已形成特色。承担国家、省厅级项目10多项。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四川师范大学1998年即拥有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授予权,并于2010-2012年进行过试招生,2013年停招。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2021年(2022年入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重新招生。本专业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进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科学教育理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同时强调科学、规范的研究能力。目的是培养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科学教师。依托四川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研究训练,实现从胜任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科学与技术教育导师团队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土、放眼国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科学本质教育、中外科学教育比较、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科学普及教育等前沿热点议题。其中,科学本质教育和中外科学教育比较研究已成为本专业的特色研究领域。导师团队在国内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多年来与重庆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质量。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咨询电话:028-84761038 刘老师       

学院地址:610068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


                                                                                                            数据更新于2023年9月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化学